用孕激素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 复制方法 在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大鼠模型建立时,选择24日龄未成年雌性大鼠,并进行皮下埋植左旋18-甲基炔诺酮硅胶棒(3mm)。在27日龄时,每天注射1.5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皮下注射,注射时间为9天至36日龄。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模型大鼠的血清孕酮和睾酮均显著升高,而雌二醇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卵巢重量也会增加,光镜下卵泡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变薄甚至消失,颗粒细胞排列疏松,膜间质细胞增生。
(2) 模型特点 在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征被公认为高雄激素、高LH、恒定的雌激素水平、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及卵巢组织形态学上有多个囊性卵泡和间质增生的特征。使用以上的操作,可以使得模型动物机体E2、P、FSH、LH等激素水平呈现低水平,从而导致不排卵。而HCG的化学结构及生物作用类似于LH,持续给予外源性的HCG使卵泡闭锁,最终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
(3) 比较医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诱导不仅仅出现在人体中,而且在恒河猴、牛、豚鼠、大鼠等实验动物中都会出现。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人体和动物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最显著的激素改变就是LH/FSH比例倒置,LH水平持续升高。这提示多囊卵巢的诱导可能与LH的持续刺激有关。由于大鼠动情周期较为稳定,因此,使用大鼠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模型研究相对于其他实验动物来说更为经济和方便。通过以上的方法建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其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血浆激素水平与临床上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非常相似。 相对于其他建立方法,这个模型具有更实用性。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