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
糖尿病性肾病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大鼠糖尿病模型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模型,本方法在该模型上进行了改进,使用较低剂量的STZ,切除大鼠单侧肾脏,这样会加快肾脏损害的过程,同时不给予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大鼠持续处于中度高血糖状态,加速了对肾脏的损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的血糖一直处于稳定的、中度的高血糖状态,在两周后即可出现诱导效应。
在本实验中,建立的动物模型能够持续维持中度的高血糖水平,模型动物的24小时蛋白尿值在4周内显著上升,随着时间的延续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5个月时,模型动物的尿量、平均动脉压、肾脏血管阻力和肾脏滤过分数都明显增加,肾脏病理检查表明,肾脏增生肥大,心脏和体重的比率、肾脏和体重的比率、肾小球硬化指标都明显增加。
该模型的特点在于注射了较低剂量的STZ,并切除了大鼠的单侧肾脏,这样模型动物的肾脏损害过程会加快,能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情况。此外,模型动物持续暴露于中度的高血糖状态,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避免了先前模型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
2.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兔糖尿病肾病模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建立了兔糖尿病肾病模型,使用含有高脂高糖成分的饲料诱导模型动物,该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人们日常的饮食摄入也存在脂肪和糖分过高的问题。
该模型中,体重大约为2kg的雄性新西兰兔经过1个月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其血浆中的血糖、胰岛素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喂养前,随着喂养时间延长血浆血糖、胰岛素逐渐呈持续增高趋势。模型动物的肾重/体重、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都明显高于喂养前。与正常兔相比,模型动物无论在血浆还是肾组织中的NO水平和NOS活力均明显升高,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模型动物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标增加。这些表现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因此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
总之,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的两种模型将更好地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