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肾静脉结扎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仿写方法 为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的发病机制,常规使用药物诱导、免疫介导、肾次全切除等模型制备方法。本研究使用肾静脉单侧结扎方法建立大鼠TIF模型。共选取体重200~250g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经腹腔注射8.5%水合氯醛麻醉后,按照标准手术方法进行肾静脉单侧结扎操作。术后第5、10、15、20和25天,在麻醉后取血肌酐(SCr)含量,并对左肾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功率高、病变稳定等特点。
(2)模型特征 该TIF模型的动物术后第5天出现微量镜下血尿和微量蛋白尿,左肾呈紫红色、明显肿胀;随着时间的延长,左肾逐渐呈现灰红色至灰白色、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出现损伤和显著萎缩,伴有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右肾组织形态未见明显组织学变化。该模型在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与人类TIF病变相似,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3)比较医学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多种慢性非肿瘤性肾脏疾病长期迁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常用的TIF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包括药物诱导、免疫介导和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诱导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但成本较高、实验周期长、间质变化较轻;免疫介导法通过延长致病周期较易得到TIF病变,但结果难以稳定;外科手术法对动物创伤较大且操作复杂,但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TIF的病理特征。肾静脉单侧结扎法建立的TIF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功率高、病变稳定等特点,在临床模拟TIF病变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