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鼠硅沉着病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0 10:41:50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复制方法  为了制作出实验性硅沉着病模型,采用了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每只大鼠注入1ml硅尘混悬液(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0g/L悬液,灭菌后加青霉素2×1000000U/L)。实验结束后,在第28天处死动物,对肺组织进行肉眼大体检查,并取大鼠肺组织标本,经固定液固定后分别制作常规病理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超薄切片,通过光镜及电镜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

(2)模型特点  根据肉眼大体观察,模型大鼠双肺内散布着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结节,分布较为均匀,触摸时有砂粒感。进一步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在肺组织内可以看到小灶性间质性炎症,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构成,并且有着相对较多的细胞结节。这些结节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有的结节内还可以发现异物巨细胞以及少量胶原纤维,结节之间相互融合,周围有轻度纤维组织增生。此外,肺组织内亦可见到程度不同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位于细胞结节性病灶附近的肺泡壁更为明显,符合临床硅沉着病患者早期病变的特点。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呈立方形,体积增大,突向细胞腔,胞浆丰富、着色浅并可见空泡形成,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细,增生显著者围成腺腔样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增生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则可以看到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内有大量板层小体,有的板层小体呈现空泡样,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则丰富可见。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的阳性物和酶标颗粒均定位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质内。

(3)比较医学  前人的研究表明,硅沉着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职业性肺病,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是硅沉着病早期病变之一。以往,常用的石蜡切片和单纯光镜的方式进行观察,难以准确鉴别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容易忽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存在。但是,通过本模型的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在实验性硅沉着病早期病变中是有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的,且功能活跃。在硅沉着病纤维化过程中,肺泡Ⅱ型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在其中肺泡Ⅱ型细胞可能主要参与硅沉着病早期病变,而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则在纤维化病变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本实验模型为深入研究硅沉着病早期病变及症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