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acute pancreatitis)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为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需要合理的操作步骤。首先,成年大鼠适应环境稳定后,术前12小时需要禁食但不禁水。接下来,按照0.25ml/100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2.5%戊巴比妥钠麻醉,然后将动物仰卧固定,并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之后,进行上腹剑突下正中切口进腹,显露肝下间隙,并确认胆胰管及肝门部肝总管。接着,需要暴露胰腺头部,并用左手食指垫起中段十二指肠,辨认肠管壁内潜行十二指肠乳头后用5号注射针头于十二指肠外侧壁戳一小孔。随后,需要将硬膜外导丝斜行截去头部侧孔后从小孔进入肠管,并沿乳头方向探入胆胰管(应无阻力感),并与胆胰管呈平行方向顺行推入110~115mm,并用显微血管镊夹管固定。同时,在肝门下肝管汇合处用另一显微血管镊夹闭肝总管。之后,将硬膜外导丝末端连接输液转换器后,按照0.1ml/min的速度,注射用微泵逆行注入造模剂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体重,注射完毕停留4min,移去硬膜外导丝,逐层关腹。
(2)模型特点 建立AP动物模型是进行胰腺炎临床科研的重要先决条件。AP动物模型应具有在组织形态学改变、疾病发展过程、治疗反应上与人类AP病理生理特点相类似的特点。此外,模型稳定、重复性好、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也应该是理想的AP动物模型的特点。目前,常用的活体AP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包括胰管结扎法、十二指肠闭袢法、胰胆管穿刺注射法、胰腺被膜下注射法、胰胆管注射法结合静脉输注法、蛙皮素联用脂多糖腹腔内注射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AP动物模型,但各自都有其优缺点。其中,胰管注射法致病因素与临床相似,能产生轻重不同的胰腺炎。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法根据实验目的可以控制疾病的严重程度,模型动物的死亡率低,存活时间长,并具有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性好的特点。电针刺激法和乙硫氨酸饮食法能更好地模拟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雨蛙素注射法和腹腔内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法操作简便,易于复制,重复性好,并能产生与人体AP相似的胰腺炎病变程度,因此仍被广泛运用。
(3)比较医学 目前,对于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发病机制,同时,现有的胰腺炎动物模型也无法完全地模拟人类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胰腺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践中,有些药物和方法在胰腺炎动物模型中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同样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却没有取得同样的效果。因此,虽然动物模型对于人类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帮助,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模型并不能完全代替和解释临床人类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