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食饵诱发性胆固醇结石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2 16:03:38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复制方法  对动物进行模拟实验时,采用给仓鼠、豚鼠和家兔不同成分的致石饲料持续喂养方法。在给仓鼠喂饲高糖低脂饲料(葡萄糖74.3%,酪蛋白20%,盐类5.0%,维生素类0.5%,氯化胆碱0.2%)连续10周之后,或对豚鼠喂饲四高-低饲料(胆固醇1.25%,动物脂肪3.75%,蔗糖6.25%,酪蛋白15%,不添加维生素C及73.5%豚鼠普通饲料)连续8周,或给家兔饲以含1%双氢胆固醇的饲料,连续6周。经过喂养后,取出动物的心脏进行取血,制备血清进行生化检测。手术取胆,用肉眼观察成石情况;使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胆汁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进行胆汁成分分析;将沉淀物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胆固醇结晶检查。胆囊组织也要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2)模型特点  所采用的致石饲料喂养时间长短与模型动物胆囊成石率联系紧密。模型仓鼠或豚鼠胆囊内可以观察到肉眼可见的泥沙样沉积物(肉眼结石),偏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胆固醇结晶(镜下结石);血清和胆汁生化测定均显示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肝脏及胆囊病理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小叶结构破坏以及门脉区炎症细胞浸润,胆囊黏膜变性、炎症细胞漫润和囊壁纤维化。模型家兔在喂养6周后,可在其胆囊内发现直径约1mm的多发性胆固醇结石,有着较多的胆固醇结晶块,部分结晶呈放射状排列,有时也可见到数个小结石粘成的大块结石。

(3)比较医学  正常胆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胆汁酸盐和磷脂,二者能够与胆固醇组成胶性微粒悬浮于胆汁中而不被析出。但是,该状态是建立在胆汁中各成分比例平衡的基础上的。若胆固醇在胆汁中的绝对浓度或相对浓度(与总脂质相比)增高,均会影响胆汁的稳定性或胆固醇的析出度。长期以高胆固醇、高脂、高糖及剥夺维生素C饲料喂养动物,使得体内胆固醇升高、胆汁酸和磷脂含量相对或绝对降低,因此各成分比例失调,就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Ca2+增多而形成胆固醇结石。不同动物种类吸收代谢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各种模型动物所采用的致石饲料的配比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兔的致石饲料中含有40%酪蛋白和20%半精制脂肪酸或三油酸酯,犬的致石饲料中含有10%酪蛋白、50%蔗糖、26%淀粉、5%猪油、1%胆固醇,猴的致石饲料中含有25.5%奶油、0.5%胆固醇,而仓鼠则需要喂饲高糖低脂饲料。作为胆固醇性胆石症的病态模型,虽然在胆汁成分构成比例方面,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最接近,但由于该模型动物来源紧张,且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比较容易获得的小型动物来制作胆固醇性胆石症模型。由于仓鼠的胆汁成分组成与人类较为接近,因此通常采用仓鼠胆固醇性胆石症模型进行这一类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