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胆总管结扎法诱发肝硬化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2 16:29:5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改编方法  对于肝外胆管梗阻的研究,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大鼠模型,方法如下:成年大鼠,经过麻醉后,进行剖腹操作,在脐上腹中央切开,然后在距离肝门1cm处使用7-0号丝线缝扎胆总管,术后进行2-8周的常规饲养。在此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动物的一般活动状况和体征,动态眼眶取血,检验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同时,取一部分组织制备匀浆,测定其中的羟脯胺酸(Hyp)、总蛋白(T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另外,还需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部分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并使用切片,进行HE或马森(Masson)染色,使用4%戊二醛和1%四氧化锇双固定另一部分组织,再使用618号环氧树脂常规包埋,制备出超薄切片,分别进行铀-铅双染色,最后使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2)模型特征  在进行模型制作5周之后,可以明显观测到模型动物的肝脾湿重和系数显著升高,血清ALT、TBIL、ALP、肝组织Hyp、MDA升高,肝组织TP、SOD下降。在光镜下,可以看到术后1~2d,模型动物的肝组织逐渐出现散在性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3d时这些变化更为明显。同时,小叶周边部会出现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并随着时间逐渐向小叶内扩展、延伸、深入,以至小叶呈花环状。在35d时,小胆管和伴随出现的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形成的膜样间隔会相互连接、包绕、分割,直至形成假小叶。在电镜下,可以看到肝细胞周边的小叶坏死,同时小葉周邊出現小胆管樣上皮细胞伸向小叶内,逐渐形成肝细胞之间的隔,并最终导致胶原纤维、肝细胞结节的形成。

(3)比较医学  肝外胆管梗阻是一种可以引起胆汁淤积、胆管扩张、胆管内压力增高的情况。如果长期发展,可以导致肝内胆小管扩张破裂,从而引发肝细胞缺血和坏死,最终发展成为胆汁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经过胆总管结扎术的模型动物,可以使胆汁完全梗阻,从而诱导肝内自由基产生,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并加重肝细胞损伤和坏死。大量肝细胞的缺血和坏死,也引发小胆管样上皮细胞的出现,并加速了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该模型很好的模拟了人因长期胆汁淤积而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程和结果,而且模型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周期适中、重复性好,成功率也很高。目前,除大鼠外,兔、犬和猴等动物胆总管结扎法诱发的胆汁性肝硬化模型也获得了成功,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