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胎鼠结肠种植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2 17:31:42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复制方法  在该实验中,使用成年SD大鼠,年龄为5-6个月,体重为250-400g。在其右肾包膜下植入14-16天龄的同系胎鼠结肠3-4cm。在术后的第7、14和21天分别抽取心脏血液5-10ml,用于分离心脏血淋巴细胞(HBL)。同时,取出宿主结肠和胎鼠结肠,部分进行脱水、包埋和切成6μm厚的病理切片供光学显微镜观察,部分用于分离结肠黏膜淋巴细胞(CML)和结肠上皮细胞(CEC)。在此基础上,对宿主鼠的HBL和CML对CEC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测定。HBL、CML和CEC的分离方法是使用Ficoll-Hypaque梯度分离法将肝素化的心脏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使用玻璃黏附法去除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用TcA溶液将淋巴细胞的浓度调整到1×1000000/ml。最后,使用Keoder的方法分离出CEC,调整其浓度到1×1000000000/ml。

(2)模型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在术后7天,动物胎结肠开始有炎症细胞浸润,一些黏膜腺体和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变薄。移植物肠腔内有大量的黏液,它压迫组织并导致囊腔形成。14天时,上述变化更加严重,所有的黏膜都受到破坏,腺体数量减少,肠腔内有大量的坏死物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从黏膜肌层扩展到浆膜层。21天时,黏膜腺体严重萎缩变性,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在体外细胞毒测定中,模型动物的HBL和MCL的细胞毒活性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鼠。

(3)比较医学  植入的胎鼠结肠对成年同系鼠是一种免疫原,可引起宿主鼠的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模型显示,胎鼠结肠植入成年同系鼠肾包膜下,前者黏膜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呈现典型的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同时,宿主鼠的结肠固有层也有炎症细胞浸润,其病理特征是淋巴样滤泡,有时黏膜出现糜烂和溃疡。宿主鼠的血清中存在抗植入胎鼠结肠的阳性抗体,同时在血清中也有抗自身结肠的阳性抗体,显示在宿主结肠和植入胎鼠结肠之间存在着交叉抗原。体外细胞毒测定显示,宿主鼠的心脏血淋巴细胞(HBL)和结肠黏膜淋巴细胞(CML)对自身结肠上皮细胞(CEC)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在本模型的复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毒过程还需要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的介导。由于胎鼠结肠移植术是该模型的核心技术,所以技术要求较高,实验周期较长,成功率亦较低。但本模型作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理的一种实验手段,在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