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胱胺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通常需要使用模型动物来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模型的建立,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皮下注射半胱氨酸。成年大鼠在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可以进行一次性的皮下注射半胱氨酸400mg/kg体重,或分别注射300mg/kg体重和100mg/kg体重的半胱氨酸,注射间隔为6小时。经过24小时后,可使用拉颈脱臼法将动物处死,取出胃和近端十二指肠进行观察和计算溃疡指数。同时还可测定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H值,十二指肠壁结合黏液量,十二指肠组织DNA合成速率,以及检查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学改变。溃疡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溃疡深度指数分值和表面损伤指数分值累计而成。
(2)模型特点 在十二指肠溃疡模型中,一次性皮下注射半胱氨酸400mg/kg体重的模型动物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和溃疡,溃疡面较大,直径可达2~8mm,深度深达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此外,溃疡处存在颗粒样组织形成,十二指肠腺消失,上皮细胞脱失或变性。分别注射300mg/kg体重和100mg/kg体重的半胱氨酸后,模型动物的十二指肠表现为深度溃疡,甚至可弥散到其相邻的脏器(例如肝、脾、网膜等),溃疡深度可达肌层或外膜,甚至出现穿孔,十二指肠腺坏死,上皮细胞脱失,粒化组织形成。在模型建立后的50天内,症状并未有明显的改善。模型的特点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3)比较医学 胃酸分泌过多和黏膜屏障受损是诱发十二指肠溃疡的两个重要因素。在生理情况下,十二指肠腔内的碱性液体可以中和胃酸,十二指肠分泌的结合黏液以稳定连续的凝胶状态附着在肠黏膜表面,并与黏膜分泌的HCO3-一道构成黏液-HCO3-屏障,对十二指肠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果胃酸分泌过多,或十二指肠泌碱能力不足,或肠蠕动过快,碱性液体不能到达十二指肠近端对酸进行中和,则可导致十二指肠酸化。当过高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功能之间失去平衡时,十二指肠溃疡随之形成。半胱氨酸(Cysteamine,CS)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含有活性巯基和氨基,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果向动物体内注入过量的半胱氨酸,可降低其十二指肠对酸的处置能力,抑制碳酸酐酶、ATP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损害勃氏腺分泌黏液的功能,减少腺内黏液和黏液糖蛋白的含量,使十二指肠黏液-HCO3-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半胱氨酸诱发的动物十二指肠溃疡类型和病理变化与半胱氨酸注射剂量和方法显著相关。一次性皮下注射半胱氨酸400mg/kg体重的模型动物表现为急性非弥漫性十二指肠溃疡,而分别注射300mg/kg体重和100mg/kg体重的半胱氨酸后模型动物表现为慢性弥漫性十二指肠溃疡。本模型的病理特征与人类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因此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二指肠溃疡模型之一。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