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法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本实验使用成年大鼠进行实验,实验的初期将同品系大鼠胃黏膜的生理盐水组织匀浆与佐剂1:1配制成的乳剂0.3ml/只,进行皮下注射。在进行主动免疫刺激的同时,要求大鼠进行单日禁食,双日自由进食的生活方式,持续进行6周。而在其他方面,还可以选择采用无化脓性炎症患者的引流胆汁,按照12.5ml/kg体重给予大鼠灌胃的方法(在灌胃前的4小时需要禁食,但不禁水),灌胃后5小时,再进行50℃热水给予灌胃处理,即12.5ml/kg体重,每天一次,进行连续10周。整个试验期间,需要持续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被毛光泽度以及食欲状况,并且每周给动物进行一次体重的测量。而在造模毕后,需要进行胃黏膜pH值、血流量、电位差的测定,同时对胃出现的外观性状病变进行肉眼观察,光镜检查其胃黏膜厚度、炎症细胞浸润状况以及肠化生情况等组织形态学改变的检测。
(2)模型特点 本模型使用主动免疫加饥饱无常刺激7周进行实验,人工刺激后,模型动物的精神状态很快出现萎缩,不振、少动、不活泼、倦怠,被毛稀疏而无光泽,体重逐渐下降,胃黏膜表面粗糙干燥,黏液少,颜色灰白,有点状或片状出血,胃黏膜皱襞不规则,有缺损,表层黏液细胞间质扩张,产生水肿、固有层增生,黏膜下层有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幽门腺区有局灶性肠上皮化生。而在使用主动免疫加胆汁和热水灌胃刺激10周后,模型动物的胃黏膜pH值显著升高,血流量和电位差明显下降,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炎细胞浸润和肠腺化生现象明显。在停止刺激5周后,其症状及组织形态学改变,仍可维持上述病理特征。
(3)比较医学 在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机制方面,免疫因素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Strickland等人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类型;其中A型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呈阳性,也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而本模型主要使用自身免疫因素进行刺激,使动物的产生抗胃壁细胞线粒体和因子抗体,并且激活淋巴因子和补体的反应,再加上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或模仿胆汁反流和热水刺激,最终导致动物胃部出现病变,并表现为胃黏膜pH值升高、腺体减少、黏膜变薄,血流量和电位差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和肠腺化生的情况。这与人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征相当吻合。此外,在成模后5周,上述病理特征得以维持,显示本模型方法简便、指标明确、特征稳定,很适合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和药物疗效观察。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