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整体动物静脉注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1:41:4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改良乌头碱法方法  选用兔、大鼠、小鼠、豚鼠作为模型动物。在行背卧位固定的情况下,皮下插针记录Ⅱ导或胸导心电图,观察动物正常的心电图。然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乌头碱,可以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和连续恒速注射两种方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注射乌头碱的速度和剂量会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维持时间。心律失常稳定后,再给予实验药物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直至恢复窦性心律。大鼠心律失常发展过程包括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短暂阵发性室速、连续性室速、结性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时间一般选择在给予乌头碱前预先给予。

(2)模型特点  离体实验采取局部给予乌头碱的方式诱导心脏特异部位产生心律失常,诱导剂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诱导心脏不同部位的心律失常。因此此离体实验具有诱导部位特异,模型可以反复利用等优点,是药物筛选的首选模型。而采用开胸的方法同样也具有诱导部位特异的特点,可以选择性的诱导不同部位的心律失常。但动物的损伤较大,并且开胸的状态下动物的心肺功能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整体实验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以及临床适应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诱导方式和诱导剂量。恒速给药可以观察药物对各阶段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因此,改良后的乌头碱法是非常有价值的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动物模型。

(3)比较医学  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主要与激活膜Na+通道有关,能促进Na+内流并加强细胞膜去极化,加速起搏点自律性,诱发异位节律点,形成多源性异位节律,缩短心肌不应期。此外,在大剂量情况下,乌头碱还能够激活交感神经、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加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此模型对具有Na+通道阻滞或膜稳定作用的药物,尤其是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较好。常用的阳性对照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和胺碘酮等。而DL-索他洛尔虽然兼具第Ⅱ、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不具有第Ⅰ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在此模型中未见明显的药效。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