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鼠线栓法引起心肌缺血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1:54:35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体重控制在300~400g。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直径为0.36mm的导线并将其缩短至30cm后,通过灌注导管的方式引起心肌梗死。在给予动物50mg/kg的剂量的3%戊巴比妥麻醉,插管前还额外给予预防剂量的利多卡因(2mg/kg,ip)和肝素(200U/kg,sc)以减小室颤和血栓的形成。我们将动物仰卧固定,并在颈部正中位置进行切口操作,随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远端,穿刺入颈总动脉后,我们确定导线的成功穿刺标准是:动脉血从内部的针中流出,当内部的针移开后,外层的套管可以慢慢地进入颈动脉。通过荧光指引下,我们引入心导管,并将其导线轻轻地附在左冠状动脉的根部,使其逆时针旋转进入左冠状动脉(LCA)。接下来,我们在右冠状动脉根部将导线顺时针旋转,使其进入右冠状动脉(RCA)。导线进入冠状动脉后,我们让其慢慢前进,直到动物心电图表现为ST段升高。本实验的动物体重较大,冠状动脉的粗细和导线的外径相当,因此导线可进入冠状动脉后几个毫米就可以完全阻断下游的血液供应,形成透壁心肌缺血。在冠脉阻断60秒后,我们将导线拿出。最后取下外套管,使用缝合技术将颈动脉伤口完全封闭,缝合皮肤切口。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制造了瞬时性的心肌缺血模型。

(2)模型特点  相较于开胸手术,本实验采用小型插管技术建立了瞬时性的心肌缺血模型,较大程度上减小了手术并发症比如气胸、感染等,同时也减少了动物的死亡率。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型难度较开胸法明显加大,实验设备要求较高。但相比于传统模型,我们成功地建立了小型鼠类上的一致性很强的缺血模型。

(3)比较医学  与大鼠线栓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相比,我们采用的导线缩短和灌注导管等技术可以在小动物上制造比冠脉结扎创伤性更小的瞬时性心肌缺血。此外,我们的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可以在动物上同一冠脉区域反复制造不损伤血管的一致性很强的缺血模型。最后,我们的方法还可以改良为不可逆的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导管在冠脉中打入血栓素,形成血栓将血管堵塞。此模型对血管的损伤较小,可以模拟人反复多次形成心肌缺血后又恢复的过程。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