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小型猪实验性牙周炎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7:50:13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用了3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它们的年龄为24个月,雄性,体重在40~45kg之间。为了实验的方便,我们选择了下颌前磨牙(P)和磨牙(M)为实验牙。每头猪的实验牙一共有8颗,包括左、右侧的P2、P3、P4、M1,总计24颗牙。

2.实验方法 我们在进行实验前,采用涡轮钻在实验牙的牙冠近、远、中、轴线角处制备一深2mm、直径约1mm的孔,并在孔内充填银汞作为测量附着水平和X线片数字减影术的参考点。接下来我们采用牙线结扎牙颈部,让结扎线尽可能地放入龈沟内。接着,我们在颊侧龈沟内及结扎线上涂含棉纤维的混合菌,包括牙龈卟啉菌、变形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第4周后,我们再次涂菌,之后每隔一周或两周就要进行一次涂菌,遇到结扎线脱落则需要重新进行结扎。在实验进行到第11周时,我们拆除了右侧牙的结扎线并停止了右侧牙的涂菌;但是左侧牙依然保持结扎线,并继续进行涂菌。动物在进行结扎操作后的20周时被处死。

3.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在实验中的所有24颗牙的表面上都存在明显的菌斑,有些牙面的龈缘附近会有牙石。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附着龈的颜色呈粉红色且质地韧实,然而有些边缘的龈却呈现为红色,在宽约1~2mm的地方形成了红带区,探诊时极易出血。这表明,小型猪的恒牙中也存在慢性炎症。在将小型猪的牙线结扎后,我们诱导了一种活动性牙周炎,导致牙周袋的加深和附着的丧失。这种现象在结扎后的第4~8周比较明显,此时会出现明显的牙龈出血,出血指数会平均增高,表现为牙周袋的形成以及牙槽骨的吸收等症状。然而,在第11周之后,牙周袋的深度不再加深,牙龈出血指数也不再增高。另外,我们还观察了拆除结扎线后的牙周变化,证实了已形成的牙周病损在线拆除后的3周内有一定的自愈性。拆线后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水平较拆线前显著减小,但恢复程度却达不到结扎前的水平。因此,这个实验提示我们,在评估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药物试用时,必须考虑病损的自愈性。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