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结核病模型的制备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豚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度敏感性,使得其成为了研究结核病的理想动物模型。在豚鼠结核病模型的制备方法上,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方法。
1. 气溶胶感染模型
气溶胶感染是建立豚鼠结核病模型最常用的方法。豚鼠通过呼吸感染几个结核菌即可导致进行性肺结核的发生。利用气溶胶发生器,可以很方便地使豚鼠感染20~30个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大约3周,就会出现肺部病变,出现病变中心坏死,并且可以在肺部和淋巴结中检测到结核杆菌。此后,豚鼠的肺部荷菌量会急剧上升,最终进展为严重的多级肉芽肿。这种低剂量的气溶胶感染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抗结核疫苗和化合物的评价。
2. 皮下注射感染豚鼠结核病模型
豚鼠后肢蹊部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也是常用的豚鼠结核病模型制备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注射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500cfu感染豚鼠。2周后开始进行PPD和ESAT-6皮试。每周进行1次皮试。在感染后的两周之后,ESAT-6皮试和PPD皮试均为阳性。
3. 豚鼠潜伏感染结核模型
尽管豚鼠结核病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豚鼠潜伏感染结核模型的报道却相对较少。近年来,有一些成功的研究建立了这种模型。在这种方法中,使用恢复毒力的H37Rv株500 cfu经豚鼠腹股沟皮下注射攻毒,攻毒后2周开始给予异烟肼(10mg/kg)和吡嗪酰胺(40mg/kg)每周3次灌胃,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增殖。在进行四周、八周和十二周标本采集之后停药,观察结核病的自然复发,以及地塞米松诱导复发情况。结果表明,用异烟肼和吡嗪酰胺联合化疗可以抑制MTB增殖,成功建立了豚鼠MTB潜伏感染模型。对于研究结核病的患病机理和药物研发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实验基础。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