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8:01:08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且伴有成熟障碍。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脾虚失于统摄有关。

为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我们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血清,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进行实验。在BALB/c小鼠体内,通过腹腔注射1:4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APS)100μl/只,采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同时,通过灌胃番泻叶水浸剂0.5ml/只将苦寒泻下法结合到实验中,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实验主要观察小鼠的精神状况、出血情况、皮毛光泽、饮食和饮水量、大小便、体重变化和死亡情况,外周血象、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数。

实验结果显示:灌胃番泻叶后第3天小鼠出现泻泄,为不成型黏液便,同时有食少、纳呆。第4天逐渐出现精神萎靡,眯眼,扎堆,反应迟钝,行走迟钝,甚至行走不稳,毛色枯槁,散乱竖起,饮食饮水量减少,逐渐消瘦。第2次腹腔注射APS起,出现明显的皮下紫癜,注射部位、四肢和尾部较为明显。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同时脾脏、胸腺和肾上腺均明显增加。

该研究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的表现,我们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升高,与ITP临床表现相符,提示该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这种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为中医药研究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该模型适用于中医药研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不统血证,并期望有助于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