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硒酸钠白内障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18:47:24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中亚硒酸盐(sodium selenate)是一种常见的硒化合物。研究表明,当亚硒酸盐进入眼组织晶状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导致硒性白内障的形成。

亚硒酸盐在体内会氧化蛋白的巯基,抑制Ca2+-ATP酶的活性,导致Ca2+-ATP酶在晶状体核纤维中大量堆积。同时,亚硒酸盐还会与房水中的微量H2O2反应,生成各种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进攻晶状体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从而损伤晶状体蛋白,使之交联,形成不溶性高分子量产物。

造模方法方面,较多的文献报道了亚硒酸钠皮下注射出生约10~14天的小鼠,剂量多为每千克体重0.25~2.25mg。口服亚硒酸钠液也可使6~10天的小鼠发生白内障。不过,口服方式给药存在首过效应,剂量难以精确控制,推荐皮下给药。

在模型评估方面,十分关键的是观察晶状体的变化。通常,硒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是沿后Y字缝边缘之外后方混浊、赤道部后囊小空泡和轻微混浊。而在注射后10天,80%的仔鼠会发生白内障。

除了造模之外,硒性白内障的形成也与细胞内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这一模型可用来研究老年性白内障的产生机制以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