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修饰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视网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而对于相关基因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研究这些基因以及它们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需要可靠的、能够稳定表现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当前最常用的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之一是基因敲除的RPE-65小鼠模型。
该模型是通过敲除小鼠RPE-65基因来实现的,该基因位于1p31,编码RPE特异蛋白,与视网膜维生素A代谢有关。当该基因被敲除时,将导致小鼠RPE细胞功能破坏,全反视黄醇会过度积聚,而11-顺-视黄醇酯会缺乏,进而导致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1998年,Redmond等人成功地培育了Rpe65缺陷小鼠模型,这使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RPE-65基因。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全反视黄醇脂过度聚集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减弱,致使视杆外节盘膜排列紊乱;7周时,Rpe65-/-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密度下降且细胞层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15周,Rpe65-/-小鼠外节长度明显缩短,外节盘膜结构紊乱,免疫电镜显示外节盘膜上的视蛋白减少;外核层数开始减少,到28周外核层数减少约1/3;ERG检查结果显示视杆反应严重下降,视锥功能存在。
RPE-6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可在美国Jackson实验室获取。该模型成功的标志是Rpe65-/-小鼠全眼RPE65总蛋白消失。此模型可用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以及LCA等疾病模型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