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植烷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造模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降植烷(pristane)可以引起小鼠腹腔内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增强,起到一种佐剂的作用。在注射降植烷后,单核吞噬细胞会吞噬其中的油滴,T、B淋巴细胞开始增殖并聚集形成肉芽肿。此外,T细胞也被高度激活,B细胞的反应性也会增强,为自身抗体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已有的研究表明,降植烷还可以通过线粒体损伤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导致核抗原的产生,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造模方法】使用降植烷注射法来建立SLE小鼠模型。将年龄在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注射0.5ml降植烷,每2周采取外周血样本检测抗体水平。
【模型特点】实验结果显示,注射降植烷后,小鼠血清中总IgG及抗dsDNA、抗核糖体PO及抗smRNP抗体的含量从第2个月开始持续上升,第3个月时抗核糖体PO自身抗体水平就可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在注射6个月后,降植烷小鼠组肾小球中存在大量IgG沉积,出现中度到重度的关节损伤。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降植烷处理组中腹腔细胞中IFN-α分泌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模型可以作为研究SLE病因、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治疗SLE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等方面的实验模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使用降植烷可在不同近交系小鼠中诱导SLE,但各品系小鼠产生自身抗体的几率和滴度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雌性小鼠相比雄性小鼠更容易诱导出狼疮样病变。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