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小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4 10:46:2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实验目的

随着SCI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小鼠在转基因及生物制品方面的独特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小鼠hSCI模型,并使用BMS评分系统观察其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为研究SCI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二、实验原理

当前,小鼠被广泛应用于SCI后继发性损伤及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SCI实验动物的行为评价方法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虽然常用的行为学评分法(如BBB评分)可用于评估SCI后肢运动恢复情况,但无法准确反映小鼠的独特脊髓恢复模式。因此,Basso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评估小鼠后肢功能的评分方法——BMS评分系统,它包括主评分系统和副评分系统,较BBB评分法更为敏感和可靠。主评分系统主要观察并记录后肢踝关节活动度、脚掌及脚背触地情况、躯干稳定性及尾部位置;副评分系统则从后肢着地协调性、脚爪触地情况及躯干稳定性等方面对主评分系统作进一步补充。这样能使BMS评分系统更加准确地反映小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取20只体重为(30±2)g的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hSCI组(n=10)。

(二)实验方法

1. hSCI模型制作:先将小鼠用3.6%水合氯醛注射麻醉(1ml/100g),然后将其固定于手术台上,备皮、消毒,并在T10棘突为中心做背部正中切口,长约2cm,暴露椎骨。接着,咬除T9~T10椎板,充分暴露脊髓,将脊髓用虹膜剪完全剪断左半侧T10部位,使同侧后肢瘫痪。刺激无反应后,依次缝合肌肉和皮肤。对于假手术组,则只进行椎板去除术。每组小鼠单独饲养,并注意保温。每天需肌内注射2万U青霉素,并挤压膀胱排尿2次,直到膀胱功能恢复。

2. 行为学评分(BMS评分):于术后7d、14d、21d、28d分别对各组小鼠双侧后肢进行BMS评分。将小鼠置于直径1m的木板上,任其爬行5min,并由3个独立的观察者观察小鼠后肢的运动情况,根据BMS评分系统的标准,对小鼠的得分进行评定和记录,具体评分方法可参见下图。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小鼠BMS评分的差异,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

在术前,每只小鼠的BMS评分均为9分。在假手术组小鼠中,术后1周左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不足9分,而其余时间点双侧后肢运动功能的BMS评分均为9分。在hSCI组小鼠中,左下肢在短时间内即丧失运动功能,BMS评分为0分。然而,术后5天后,hSCI组小鼠的BMS分值逐渐上升,具体情况见下表:

五、结果分析

脊髓半横断后,小鼠脊髓损伤侧后肢运动功能会完全丧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BMS评分逐渐上升。这表明小鼠后肢的运动功能已经开始恢复。总之,通过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小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为后续研究SCI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六、经验与体会

鉴于小鼠基因组与人类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可以从基因水平上研究SCI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最常用的小鼠SCI实验模型是横断、半横断及重物压迫法。但是,不同品系的小鼠SCI后其运动恢复情况存在差异。此外,小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如协调性、爪的位置和躯干的不稳定性)与大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小鼠的运动恢复评价中,BMS评分法更为敏感。在评分时,我们需要采用盲法,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术后,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同时提高小鼠的存活率,并在挤压膀胱排尿时切忌动作过于粗暴。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