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鼠嗅球切除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4 17:31:37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动物嗅球切除后会出现许多行为学改变,此外,还有应激反应增强和记忆功能降低等。据研究,这些行为学表现与嗅球切除后不同脑区5-HT能系统功能改变有关。改变5-HT能系统的药物能特异性地影响这些改变。

(1) 实验方法

1) 手术方法:实验使用的动物为250~300克的雄性大鼠。术前需按照正常情况下抚摸大鼠的频次进行多次抚摸,术前至少3~4天。大鼠分组,用水合氯醛(剂量按每个体重350~400毫克)或戊巴比妥钠(剂量按每个体重50~60毫克)腹腔注射麻醉。剃去头颈毛发,皮肤消毒。动物定位,纵向切开两耳连线的中点皮肤,暴露颅骨。在冠状缝和矢状缝交点向前7毫米、向旁2毫米的位置,分别用牙钻钻两个2毫米直径的小孔。用探针向下向前破坏嗅球后用真空泵吸出。用止血海绵填充小孔(或用牙托粉水泥封孔),缝合皮肤,肌肉注射青霉素钠盐(连续注射3天,每天4万U)。动物术后14天左右即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预先解剖1~2只大鼠观察和测量钻孔位置,吸取嗅球时需小心,以免损伤额叶皮层。实验结束后,需要通过解剖所有去嗅球动物来验证嗅球是否被完全摘除。

2) 测试方法

① 被动回避实验

跳台被动回避:电击箱底部为金属栅条,可通电。箱内有一跳台。放大鼠进入电击箱内(不予电击)使之熟悉环境1分钟,然后放到跳台上。大鼠触及金属栅条时遭受0.6毫安的电击,直到大鼠在跳台上连续呆上3分钟或遭遇10次电击为止。记录至此时大鼠遭电击的总次数。

大鼠去除嗅球后,被动回避反应的次数显著增多。抗抑郁药可减少遭电击的次数。

避暗被动回避:实验箱由明暗两室组成,两室底部为不锈钢栅条,条间距离为1厘米。两室的隔板底部中央有一通道(7厘米×7厘米)供大鼠出入。暗室的不锈钢栅条与电刺激仪相联,如果大鼠进入暗室,则受到电击。将大鼠放入暗室内,并给予一次电击,大鼠将逃至明室。当大鼠重新进入暗室时,再次受到电击,此时记录为1次,直到大鼠在明室连续呆上2分钟受到电击的次数达到20次,记录此时大鼠遭受电击的总次数。

② 主动回避实验:实验箱内安装有条件刺激装置,包括光刺激(实验箱两长侧壁的底部装有红外光电管)和底部为不锈钢栅条的非条件刺激(电击刺激)。实验一共包括60个试行周期,每个周期分为条件刺激期、非条件刺激期和间歇期。如果大鼠在条件刺激期移动并切断两端的光束,则可避免电击,记录为"回避反应"。如果在非条件刺激期切断光束,则电击立即终止,记录为"逃避反应"。如果切断光束发生于间歇期,则记录为"自发反应"。

大鼠切除嗅球后,主动回避反应次数明显增多,逃避失败次数表明嗅球切除后主动回避反应能力增强。当给予抗抑郁药后,主动回避反应能力遭破坏。

(2) 模型特点与比较医学

嗅球切除对边缘系统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行为、情绪和内分泌。因此,严格按照行为学观察法操作的嗅球切除模型通常可表现出被动回避学习能力降低、自主活动能力增加、主动回避反应能力增强等。这些变化与嗅球切除后不同脑区5-HT能系统功能的改变有关,且抗抑郁药能特异性地逆转这些变化。

除了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明显的抑郁效果外,嗅球切除模型对于筛选抗抑郁药物和研究抗抑郁剂的作用机制非常有帮助。但是该模型的缺点是手术要求高,且术后动物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动物进行抚摸。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