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鼠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5 09:38:18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实验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困难,研究脑缺血动物模型有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旨在制作Wistar大鼠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查探究其损伤后的行为学变化,为临床上慢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取健康的7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350±5)g]相似,随机分为3组,即缺血30d组10只,缺血120d组10只,对照组10只。动物自由饮食,环境温度保持在22~25℃。

(二)实验方法

1.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对缺血组大鼠分别戊巴比妥钠麻醉,通过颈前正中手术切口,钝性分离两侧肌肉,在手术显微镜下,永久性完全结扎颈总动脉,制作出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则未进行任何处理。术毕在创口上滴庆大霉素以防止感染。

2.行为观察:将各组大鼠进行7天的Morris水迷宫实验。在前5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以测试其学习能力,第6天进行水上平台实验以强化记忆,第7天进行无平台的空间探索实验以检测记忆能力,并进行电脑记录和人工记录相结合。

3.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q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及配对t检验进行同一只大鼠的左右两侧比较。

三、实验结果

(1)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后3小时处于昏睡状态,翻正反射存在,醒后走路共济失调。术后7天左右上述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明显运动障碍,但与对照组比较,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淡漠,尤以缺血120d组明显。

(2)造模之后,所有缺血组动物都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这些神经症状可自发而缓慢地恢复。在脑卒中早期,各缺血组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显著性差异。

(3)定位航行实验结果:缺血120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而缺血30d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4)空间探索实验结果:缺血120d组在原有平台第3象限停留时间最短,与对照组和缺血30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结果分析

本实验采用Wistar大鼠制作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并通过行为学检查发现,缺血120d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永久性结扎颈总动脉造成的慢性低灌注引起脑缺血缺氧,造成大脑皮质受损,从而影响其学习和记忆功能。该模型适合用于研究慢性脑缺血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的探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