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实验诱导性椎间盘脱出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6 19:29:30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椎间盘脱出症状是一种人体常见的疾病,通过在动物模型中模拟该病症状,可以更好地研究该疾病的发展机制和治疗方法。造模机制是指通过对椎间盘承重造成异常压力、物理性损伤或破坏椎间盘正常解剖结构等外界因素的介入,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最终形成椎间盘脱出症状。造模方法可分为应力型和结构型两种。

应力型诱导性椎间盘脱出动物模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型,通过动力轴向加压法诱导动物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实验中,可以采用机械装置对大鼠尾部施加每天2小时的动态压力,超过了椎间盘的承受能力,从而引起椎间盘脱出症状。此外,通过对家兔进行模拟椎间盘融合术,人类L4-L5和L7-S1附近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也可被模拟出来。

结构型诱导椎间盘脱出动物模型则是通过破坏椎间盘内部正常的结构,直接引起椎间盘的退变,进而形成椎间盘脱出症状。常用的方法包括在家兔椎间盘内注射30kDa氨基末端纤维结合蛋白片段、手术造成山羊纤维环前环边缘性损伤等方法。

应力型动物模型与人类椎间盘脱出的发生机制十分相似,具有模拟效果较好、实验损伤小、重复性好等优点;而结构型动物模型则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明显的椎间盘病理生理改变,但手术创伤大、操作要求较高。

模型评估及应用方面,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应力型动物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相对简单等优势,同时需要耗时较长,难以应用于大型动物中;而结构型动物模型虽然操作要求较高,但可应用于大型动物,且实验周期相对较短。

总之,动物模型是研究椎间盘脱出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模型选择、制作及评估时需综合考虑模型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模拟疾病发展进程。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