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肾小球肾病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硬化性肾小球肾病是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的终末阶段,表现为大量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造成这种病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多柔比星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活性氧,导致肾小球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改变其糖代谢,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消失和基底膜增厚。
为了研究硬化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其中,采用单侧肾切除并尾静脉注射高或低剂量的多柔比星可以复制成典型早期和中晚期肾小球硬化性肾病模型。实验过程中,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首先需要进行适应性饲养1周,然后在1.5%戊巴比妥的麻醉下摘除左肾,并随机分成低、高剂量两组。低剂量组于第8天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第35天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而高剂量组于第8天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第35天和第49天分别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第8周时,可以采集大鼠尿和血标本,并对肾脏组织进行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开放直径、肾小球硬化指数和基质增殖面积比,最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的超微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肾小球硬化程度达到80%以上并呈弥漫性分布,低剂量组的肾小球硬化呈局灶、节段性分布。在肾小球硬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肾小管病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因此,这种多柔比星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进行性肾脏疾病的表现非常相似的特点,是了解硬化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的有效工具。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