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放射性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7 13:08:05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对于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这种病变会导致肺功能永久性受损,因此需要寻找模型来更好地研究并消除该问题。

当谈到辐射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的模型时,Wistar大鼠和新西兰家兔就是两个常用的动物模型。在Wistar大鼠模型中,通过使用60Co-γ和自制装置(10cm铅砖),可实现全胸照射,使该模型具有局灶性的特点。相比之下,新西兰家兔模型则旨在让放射线照射左全肺的范围。通过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和放射剂量,可以更好地研究出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和规律。

Wistar大鼠的肺间质纤维化形成通常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肺会经历急性炎症期、增生期、纤维化期和胶原化期。而新西兰家兔模型则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特征,比如肺脏的出血、肿胀和泡沫状液体流出等。

通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定量测定出肺间质、肺泡腔、肺内基质弹力纤维含量、肺内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含量及肺内成纤维细胞胶原mRNA含量,更为详细地研究出放射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和规律。

总的来说,这些动物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辐射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的病理变化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深入探讨形成机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