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疾病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依赖动物模型来研究病因和治疗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是B/WF1[(NZB×NZW)F1]小鼠,该模型具有自发类似狼疮性肾炎疾病的特点。
最近,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的Murphy博士成功培育出了两种自发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分别是MRL/MP-lpr/lpr(MRL/L)小鼠和B×SB小鼠。MRL/L小鼠基因组成系来自LG小鼠为75%,12.6%是AKT,12.1%是C3H,0.3%是C57BL/6小鼠。此模型表现出全身淋巴结和脾脏肿胀、高效价的抗核抗体等特点。而B×SB小鼠则只有雄性小鼠会出现淋巴结肿胀、产生抗核抗体,且早期主要表现为狼疮性肾炎,致死率较高。
表11-1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自身免疫病自发动物模型,除上述两种小鼠外,还有Motheaten小鼠、NOD小鼠和F344(Fischer)小鼠等。
Motheaten小鼠是来自C57BL/6J小鼠的突变小鼠,其特点为在1~2日龄时表皮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表皮色素呈斑点状缺损,4周龄时胸腺即退化。
NOD小鼠是青年性糖尿病的常用模型动物,其80%以上的个体在6~7月龄时胰岛炎症发生,胰岛T细胞浸润,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呈异常亢进。
F344(Fischer)小鼠则属于一种白色近亲品系,除了可自发重症肌无力外,乳房肿瘤、垂体肿瘤、Leydig细胞肿瘤及白血病等发生率也较高。
以上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新药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