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操作步骤】本实验选用体重在180-250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采用普通饲料并自由饮水。在第1、4、7天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生理盐水溶液,其中第1次剂量为1ml/100g体重,第2、3次剂量为0.5ml/100g体重。
【结果分析】APH可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变化,导致这些细胞从骨髓向脾脏转移。因此,在代偿期呈现血细胞增多,红细胞因中毒被破坏而减少,而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则急剧增多。实验大鼠在注射APH后第3天开始出现各种症状,如神疲乏力、行动迟缓、嗜睡、团缩弓腰、喘促心悸等,同时面、眼、耳、尾苍白而凉,毛蓬竖而少光泽,血暗红,尿黄。剖腹观察发现肝、脾肿大,尤其是脾肿大更为显著,呈暗红色。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急剧下降,但网织红细胞、海氏小体和白细胞总数则显著增多。在注射APH后的1-7天里,血红蛋白为49%-79%(正常为16.689%),红细胞为2×1000000-4×1000000/mm3(正常为8×1000000/mm3),白细胞为3×10000-3.9×10000/mm3(正常为5×1000-1.5×10000/mm3),网织红细胞为85%-95%(正常为0.2%),海氏小体为30%-38%(正常为0)。目前已知许多药物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或会导致血红蛋白变性的情况,这些情况下多有海氏小体的出现,因此海氏小体的出现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