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脑缺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3:15:55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啮齿类动物全脑缺血模型

研究发现,心跳骤停后幸存的人类可能会遭受永久的运动或认知功能障碍,而啮齿类动物急性全脑缺血模型可以模拟这种选择性脑损害。现在,许多学者采用沙鼠制备这种模型,因为沙鼠没有完整的Willis动脉环,所以只需要结扎或夹闭双侧颈内动脉即可建立急性全脑缺血模型,取出夹子后即可进行再灌注。沙鼠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经过造模后,沙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改变与人类心跳骤停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改变非常相似,而且24小时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也非常接近,目前广泛用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研究和神经保护剂的筛选。为建立四血管阻断法的啮齿类动物全脑缺血模型,可以利用电凝或结扎双侧椎动脉,再进行24小时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此模型的稳定性高,病理改变充分,海马、丘脑、尾状核和皮质记忆区会受到严重损害,可以模拟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主要用于神经保护药物的评价研究。在大鼠的双侧颈内动脉阻断方法应用上存在一定代偿机制和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但仍然会逐渐形成慢性全脑低灌注的状态,广泛应用于与人类脑白质病变相似的脑白质损害相关研究。Shibata等人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通过旋转外径为0.18mm、长2.5mm的弹簧圈缠绕在颈总动脉外部从而成功造成颈总动脉狭窄,改进后的模型脑血流下降缓慢,不会造成视觉通路的损害。

二、啮齿类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与全脑缺血模型相比,局灶性脑缺模型可以形成特定部位的脑梗死,对全身的影响较小,自发性高血压与人类脑梗死发病情况更为相似,因此应用更为广泛。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啮齿类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包括开颅闭塞法、线栓法和血栓栓塞法。

(一)开颅闭塞法

开颅闭塞法制作的模型效果可靠,重复性好,曾被认为是标准的脑缺血模型。但作为一种有创的模型制作方法,该方法容易破坏脑组织,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多位学者采用多种方式结扎大脑中动脉来制备啮齿类动物脑缺血模型。Ma等人改进了电凝制备模型的方法,选择电凝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建立了重复性良好的小鼠脑缺血模型,获得了更大的脑梗死体积和稳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而据Kuraoka等人的研究表明,阻塞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对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实验动物死亡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小鼠脑缺血造模方法。

(二)线栓法

线栓法制作模型不需要开颅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缺血部位恒定,可以准确控制缺血-再灌注时间,已经取代开颅法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目前,多数研究均采用Longa等人提出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制作方法,或在此方法基础上稍作改进后制作模型,这种方法会阻塞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分支。研究表明,选择性地阻断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均具有重复性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