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3:31:02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有关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型是利用钳夹压迫脊髓,该方法被纳入了脊髓压迫模型,因为钳夹可以在压迫后实现减压。

不同研究者采用的方法略有不同,其中一项研究由Rivlin等人使用了改装的动脉瘤夹,直接钳夹脊髓,以了解不同钳夹力、压迫时间和脊髓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

另一项研究由Sheng等人制备了微创的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切开棘间韧带暴露硬膜外隙,而不进行椎板切除,垂直于脊髓纵轴在T11水平的硬膜外隙放置15mm的硅胶管。在放置硅胶管之前,用缝合线穿过硅胶管。在脊髓压迫之后的1min、30min、60min和120min时,撤除硅胶管。在损伤后1d、3d、7d和14d评测神经系统功能并进行组织学分析。BBB运动评分等随时间而逐渐恶化,组织学分析表明,在腹侧角的正常神经元逐渐减少,细胞坏死横断面积增加。

李刚等人则采用动脉瘤夹建立模型,造成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体脊髓损伤的类型,以此研究脊髓损伤后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变化、解除钳夹压迫的时机及电刺激和神经保护性干预等方面。该模型的关键在于钳夹的部位与压力大小的确定。

这些模型多为闭合性损伤和非瞬间损伤,既有机械压迫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又有受压后引发的继发性损伤,与临床较为相似。这些模型可以分级、定量地模拟自然损伤过程,有助于了解胶质瘢痕的增生状况,从抑制损伤后不利病理反应和促进神经再生的角度,探索治疗慢性损伤的途径。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