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3:33:38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脊髓压迫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现代医学很多治疗方案外,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模拟脊髓压迫的实验模型。目前,脊髓压迫实验模型主要分为急性压迫伤和慢性压迫伤两种。

其中,通过异物植入造成压迫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植入膨胀的球囊、不锈钢螺钉、肿瘤细胞、硅胶片等。气囊、液囊、动脉钳夹、重物压迫、镊子挤压和材料填充等方式都可以产生压迫力。压迫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压力大小和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受压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再加上机械原发作用,使脊髓组织组织变性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实验模型研究方面,Tadov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球囊压迫法。该方法通过气囊放置在椎骨与硬脊膜之间,以不同速率向气球充气使其膨胀,可在脊髓任何部位造成损伤。球囊压迫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被广泛用于撞击与压迫对脊髓损伤机制的对比研究。随后,Seijun等人采用球囊式导管经过椎间孔植入硬膜外隙,并注入不同量的生理盐水,制造不同程度的损伤。田伟等研究人员则使用带有金属丝的硅胶片经过黄韧带植入椎管中,从而压迫脊髓。

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实验模型是由Hashimoto于1990年开创。河南医科大学孔抗美等人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有机玻璃平板固定不锈钢螺钉,构建了渐进型脊髓受压模型。尽管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慢性压迫的自然进程,但增加了手术次数和创伤。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