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23:46:32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改写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复制外力致脑损伤的方法。实验动物为体重在300~350克的健康雌鼠或雄鼠。使用的落体撞击装置为一根长2米、内径为19毫米、外径为26毫米的有机玻璃管,3个固定在墙上,管下端距地面15厘米,并钻有直径为5毫米的小孔,方便空气流动,减少空气阻力。为制作损伤模型,使用直径为10毫米、厚度为3毫米的圆形不锈钢垫片,另有一种在不锈钢垫片距中心2.5毫米处钻有直径为1.5毫米的小孔,置入一圆柱制作弥漫性脑损伤并合并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大鼠的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后行气管插管,安装呼吸机以辅助呼吸。通过股动脉插管记录动脉压并监护各种生理变化,俯卧固定大鼠于海绵床上,待动物苏醒后将铜柱坠落于不锈钢垫片上以制造脑损伤。在损伤后的3-24小时内,可以快速取出大鼠的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以观察其病理变化。

(2)增加内容

该方法制造的模型特点为动物死亡率在25%左右,模拟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特点,给予动物外力定位敲击以便于病理演变和治疗效果的研究。损伤后,动物表现出竖毛、尿失禁、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等症状,血压出现平均动脉压上升,之后是一段时间的低血压,在30 ~ 60分钟内恢复到伤前水平,心率也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减慢后逐步回升,胼胝体、小脑上臂、脑干等处可见散在的点片状出血灶,呈现弥漫性脑损伤。大体病理变化则为出现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大量轴索损伤,神经元胞体肿胀、胞核浓染、胞浆浅染、尼氏体减少等。在电镜下还能看到髓鞘分离肿胀、内折和轴索内神经微丝紊乱、横断面见微管减少等现象。

(3)输出内容

该文介绍了复制外力致脑损伤的方法,实验动物为300~350克的健康雌雄鼠。落体撞击装置为长2米、内径19毫米、外径26毫米的有机玻璃管,通过不锈钢垫片制作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和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麻醉,进行气管插管并安装呼吸机以辅助呼吸。通过股动脉插管记录血压及监护生理变化,俯卧固定大鼠于海绵床上,运用铜柱坠落实现脑损伤。损伤后可取脑组织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该模型死亡率约为25%,表现出竖毛、尿失禁、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等症状,血压平均动脉压上升后出现低血压期,心率迅速减慢后逐渐回升,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神经组织的大面积损伤,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等均呈现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弥漫性损伤的特征。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