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9 00:00:1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在脑梗死的研究中,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溶栓治疗等诸多问题。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

1. 犬脑栓塞模型

该模型制作较复杂,但形成的大脑中动脉栓塞可靠,可用于溶栓治疗的研究。具体方法是取狗的静脉血混合凝血酶,将其注入颈内动脉,形成血栓。

2. 兔脑栓塞模型

2.1 耳动脉栓子

该栓子形成于动脉内膜受损后,更适合溶栓治疗的研究。其缺点是制作时间长,操作复杂;溶栓成功率较低。造模过程为使用改良腰穿针穿刺方法损伤兔耳动脉内膜,再结扎近端部分取栓子注入颈内动脉后形成脑梗死。

2.2 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栓子

该方法避免了多次血管造影造成动物死亡,操作也更为简单省时。该方法是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物的栓子注入颈内动脉,然后通过头颅X线平片及放射性检测,确定栓子的部位及溶栓的效果。

3. 大鼠脑栓塞模型

大鼠是脑栓塞模型最常用的研究对象。该模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近亲繁殖、品种纯化,脑血管解剖变异小,能够进行脑缺血病理过程的研究,其制作方法如下:

3.1 微栓子悬液

通过从大鼠心脏取血制成小栓子悬液,并将其注入颈内动脉,可以形成脑内多发性脑梗死。该模型形成的梗死比例高,但定位不稳定,难以预测梗死部位及范围。

3.2 几个规则小栓子

该方法优势明显,是常用的血栓栓塞法。其不足之处在于,ICA颅内段被堵塞,导致大脑后部分的动脉无法注入溶栓药物。

3.3 小鼠脑栓塞模型

该模型可以形成大血管栓塞,更适合溶栓治疗的研究。但是,操作难度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较高。

总的来说,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对研究脑梗死有着重要意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据研究需要进行选择。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