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蛋白性关节炎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卵蛋白溶解于生理盐水,配成20g/L的溶液。接着,该溶液需与等量弗氏佐剂充分混合。将混合后的液体进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动物背部。进行注射的频率为每周一次,连续进行3周的致敏。最后,于末次注射后2周内,在关节内注入5mg卵蛋白的溶液。
(2)模型特点 在注射后24小时内,模型动物的注射部位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发病率可高达100%。卵蛋白所诱发的关节炎模型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以及骨骼的破坏。第一阶段为关节内注入抗原后24小时内,关节会出现肿胀。关节直径可增加32%,病理表现为急性滑膜炎,出现大量的渗出液。紧接着,关节的肿胀会有所减轻,但仍会比正常关节更为肿大。第二阶段为1-4周,关节滑膜明显增生,血管翳形成。此时,滑膜细胞的数量会由1-3层增加至5-10层,主要是由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构成,其次是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也相应增加。在这一阶段部分动物可能会出现早期软骨破坏。第三阶段在4周之后,会出现不可逆的关节软骨以及骨骼的破坏。软骨细胞会进行坏死,软骨也会出现纤维化。同时,软骨下面出现了新骨形成,最后还会出现骨变形。至观察期的6个月,慢性炎症仍将持续存在。
(3)比较医学 卵蛋白所诱发的关节炎模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关节内抗原的持续存在,从而刺激滑膜细胞分泌抗体,形成抗原一抗体-C3复合物,使滑膜炎持续存在,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注入兔关节,观察到抗原分布于无血管而富含纤维的组织,排泄缓慢,可持续存在6个月。卵蛋白诱发的关节炎模型可在兔、羊等动物上进行复制。由于不需要使用近交系动物,关节炎的发生较容易复制。同时,关节的大小相对较大,因此比较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研究,如光动力疗法、无创治疗等。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