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以来,已有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存在抗胶原抗体。这种对胶原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可以解释RA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慢性持续性发展的特点。
(1)制备方法
制备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如下:将Ⅱ型胶原溶解于0.1mol/L的醋酸中,在4℃下搅拌充分溶解,浓度为2g/L,置于4℃冰箱过夜。再将灭活卡介苗(BCG)置于液体石蜡中,配成2g/L的完全弗氏佐剂,将两者等体积混合并乳化制成Ⅱ型胶原乳剂。将该乳剂于小鼠的尾根部皮内注射0.1ml致炎,第21天腹腔注射乳剂0.1ml作为激发注射。
(2)模型特点
首次免疫注射后可在注射部位形成多处小溃疡,此为局部炎症刺激反应,一般1周左右可自行结痂愈合。关节炎体征:致炎后24天,小鼠出现关节肿胀,先两个后足,然后蔓延到前足和尾部,并日渐加重,36天达到高峰。用足爪仪测足爪变化,再致炎28天,足爪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在发病过程中,动物的毛色失去光泽,轻微脱毛,体重减轻,伴有耳及尾部的炎症病灶。肉眼可见单个或多个关节红、肿,动物行动不便。光镜下,早期滑膜组织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继之滑膜细胞增生、排列紊乱,纤维素渗出,胶原纤维沉着,纤维素样坏死,即滑膜炎表现。电镜下,滑膜细胞线粒体减少、溶酶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大。关节腔内渗出液细菌培养阴性,提示CIA为非感染性炎症。
CIA的骨质破坏与破骨细胞的异常表达关系密切。利用组织形态测定CIA小鼠近端胫骨及腰椎骨的骨质丢失,发现早期有大量破骨细胞和暂时性骨质构建。致炎后4周,在近端胫骨接近关节炎症部位,破骨细胞及骨小梁的数量比对照组增加4倍。腰椎部位未显示关节炎症状,破骨细胞集中较晚。随着时间的推进,在近端胫骨和腰椎有骨的吸收。
(3)比较医学
CIA作为RA的动物实验模型,表现为多发性外周关节炎,关节局部红肿,严重致关节畸形。病理变化为增生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破坏、骨侵蚀、关节腔内有炎性细胞渗润。体内可检出针对自身Ⅱ型胶原的高滴度的IgG抗体。这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人RA密切相关,是筛选和研究治疗RA药物的较理想模型。
不同品系的小鼠存在对CIA的遗传易感性。B10RⅢ系与RⅢs/J系小鼠第17号染色体上有共同的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对CIA研究很有意义。另外,也发现控制CIA的主要位点(Mcial;Lod 4.12)位于3号染色体,与控制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主要位点在同一区域,在13号染色体上也鉴定出控制CIA的位点。说明CIA受多基因控制。BB大鼠对CIA有易感性,在其MHC等位基因上存在易感基因。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