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颈部结扎形成的牙周炎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结扎和涂菌的方式。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 实验牙龈龈缘水平结扎:用3.0丝线于雪貂的牙龈颈部进行结扎。14天后,动物牙龈发红水肿,触诊易出血;28天后,牙龈暗红并有自发性出血,出现明显的牙周炎。
- 猴牙结扎涂菌:用3.0丝线在成年实验猴下颌右侧磨牙和前磨牙的釉牙骨质界处结扎,2周后在结扎牙上涂以从其他猴获得的牙龈卟啉菌,间隔2周后重复1次。8周时,结扎牙的PD、GI、PLI明显升高,16周时牙骨密度丧失变化明显,显示丝线结扎和涂菌可有效诱导猴牙周炎。
- 猪牙结扎涂菌:用牙线在成年小型猪实验牙的左右侧前磨牙和磨牙牙颈部进行结扎,结扎线尽可能放入牙龈沟内。然后在颊侧龈沟内及结扎线上涂含有棉纤维的混合菌(牙龈卟啉菌、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于结扎后第4周再次涂菌,以后隔周或每周涂菌,遇结扎线脱落重新结扎。在结扎后第11周拆除右侧牙的结扎线并停止涂菌;左侧牙仍保持结扎并继续涂菌。模型动物在结扎后第20周处死。经观察发现结扎后4~8周时动物牙周袋加深,附着丧失,第11~20周时牙周袋无进一步加深,牙龈出血指数也不再增高。
- 猴牙结扎糜烂:在实验开始前2周给成年恒河猴左侧口腔以卫生保健措施,实验开始时给动物饲喂潮湿炒面和软水果,左侧牙未施结扎作为自发性牙周炎侧,右侧牙用3.0丝线在釉牙骨质界处结扎作为实验性牙周炎侧,每两周检查1次,如有丝线脱失重新结扎。一个月经检查结果统计表明,结扎侧牙龈发红及探诊易出血的平均百分位,均明显高于对照侧,而附着丧失和骨缺失在结扎后不久就明显高于对照侧。
(2)模型特点
本模型采用结扎和涂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结扎可起到菌斑固定器的作用,一方面结扎线上可沉积菌斑、牙石,造成局部炎症刺激,另一方面结扎的机械性操作可对牙周组织产生刺激损伤。不同的结扎材料可能允许不同质和量的细菌围绕结扎线在牙表面生长,因此可能会影响牙周炎的病程。本模型制作方法简便,疾病特征明显,容易观察。
(3)比较医学
模型动物结扎部位的牙间乳头可出现溃疡、坏死,牙周袋形成,并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与临床上人类的牙周炎相比,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牙槽嵴顶也仅表现为轻度吸收(单纯结扎组),说明在模型动物牙周炎形成过程中,除细菌刺激因素外,结扎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也起重要的作用。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时,常用的结扎材料主要是丝线,也有用棉线、弹性橡皮圈、整畸用钢丝作为结扎材料的。在采用结扎的同时,可用高糖软食为主的牙周炎食谱加重动物病情,从而形成的牙周炎,明显重于单一因素所诱导的牙周炎。
不同粗细、质量的结扎材料是否在同种动物结扎的同一时间内可诱导出病程相同的牙周炎,采用单一结扎、结扎加涂菌或结扎加高糖软食在同种模型动物身上引起牙周炎的病程是否相同,目前尚未有定论。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