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击转复房颤的动物实验研究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18 17:15:01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经食管心房起搏是一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的方法,它是一种无创、安全、且简单易行的手段。但是,对于心房颤动(Af)并不起作用。本文探讨了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击转复Af的可行性及效果。

1.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健康成年贵州小型猪7头和健康成年杂种狗7只,两者的体重分别为13.0±3.14kg和13.9±5.4kg。动物的性别不限。在禁食10小时后,使用戊巴比妥钠30~40mg/kg行腹腔麻醉。通过口腔置入特制的gF六级导管入食道,将远端两个电极连接LFYC-Ⅱ型心律失常治疗仪。通过略快于动物自身心律的起搏频率刺激心房,并调整导管的位置及起搏电压,找到最低的插入深度并能够1:1夺取心房的起搏阈值后固定导管。

使用改装的XJJ-Ⅰ型心脏急救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并记录提供复律电能脉冲。该机改装后能提供20个档次的低能量同步电能脉冲,档次为0.25、0.5、1、1.5、2、2.5、3、3.5、4、5、6、7、8、9、10、11、12、13、14、15J。大于15J的电能在维持原机工作状态下获得。

接下来,通过静脉滴注0.25万~1万单位的乙酰胆碱,数分钟后使用经食管电极800~1000次/min的高频脉冲刺激心房,复制出Af后,记录其自动复律时间,然后反复诱发Af,并在短于自动复律时间的间期内进行直流电同步电击复律。从1J能量开始,依次递增1J作直流电同步电击复律。刚能转复Af的电能计为复律电能阈值。术后,每只动物经同一导管加作数次与转复Af无关的电击,最大单次电击能量不大于60J。部分动物取即刻食管标本,部分动物则观察至3~25d后处死取食管标本送作连续病理切片光镜观察。

2.结果

全组动物共诱发Af61次,其中自行转复23次,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电击转复38次。转复Af的电能阈值为5.87±2.02(3~10)J。电转者Af持续时间为3.02±1.59min,显著短于自行转复者的8.33±8.48min(t=4.240,P<0.0005)

7头猪共电转Af17次,复击电能阈值为6.33±2.14J;7只狗共电转Af21次,复击电能阈值为5.49±1.93J。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按体重计,大于12.5kg的动物共电转Af23次,复击电能阈值为6.15±2.39J;按体重计,小于12.5kg的动物共电转Af15次,复击电能阈值为5.49±1.93J。两者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全组动物均接受了100~377.5(1.926±91)J的累计能量电击。14只动物食管标本连续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均未发现与电击有关的组织学损伤证据。观察了3~25d的6只动物在处死前均无厌食、呃逆、吞咽困难等食管功能障碍等症状。

3.讨论

经胸电击复律由于大部分电能消耗在心外组织,所需复律电能较大。而经食管电击复律与经心导管者一样,由于避开了阻抗较大的心外组织,所以能以低能量电击脉冲复律。

McNally等(1966)曾尝试用一镀锡铜线绕成的7cm长柱状电极置于食管内,另一电极仍置于心前区进行Af的同步直流电击转复,可将转复Af的电能降低至25~60J。但与胸外电击复律相比,除初步提示似乎可省掉麻醉及可避免胸部皮肤灼伤外,并无更多益处。因此,这种方法多年来未被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将用复律的两个电极均置于接近心脏的食管内,故复律电能脉冲的电流场更多地避开心外组织,使复律电能得以大幅度下降。

本组动物的食管功能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食管对瞬间电流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至少当单次电击能量小于60J且累加电击能量小于377.5J时不会造成食管创伤。

虽然将本法应用于临床尚需对导管的设计及置放是否需要使用麻醉剂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本文首次尝试并证实,经可用于心脏起搏的同一食管电击导管进行低能量心脏电击复律是可行并有效的。转复Af的电能阈值可降至10J以下,且转复Af的电能阈值在两种动物之间及在体重大于12.5kg与小于12.5kg的动物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如果对食管电击异常的设计和安置进行改良,复律电能阈值还可望进一步降低。

根据本文的结果,我们有理由推断,经食管低能量心脏电击复律仍有希望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的转复,因此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