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原创方法 为了探究感染性神经性耳聋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我们使用了健康的杂色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在排除外耳、中耳炎症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模拟感染:方法一是将1g/L的G-菌内毒素脂多糖注入双耳鼓膜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方法二是通过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来模拟感染,每天400mg/kg体重,共7-10天。在造模前和造模后的第1天和第10天,我们检查了耳郭听力反射和脑干诱发电位反应,并对豚鼠进行解剖,从耳颞部组织中灌注1%硝酸银或3%戊二醛固定,进行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了解内耳损伤情况。
(2)模型特点 我们发现,在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豚鼠的耳郭听阈明显升高,脑干诱发听电位也有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内耳组织显示出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内淋巴囊囊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胞变性等。尤其是耳蜗螺旋器毛细胞损害严重,以外毛细胞为甚,内毛细胞损害较轻,表现排列紊乱,听毛倒伏,扭曲变形,指向不同方向,严重有听毛脱落、缺损,甚则大片脱落,基底膜板亦有不同程度损坏,耳蜗螺旋轴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炎症细胞聚集、浸润明显。这些结果提示,感染性神经性耳聋可能是由中耳炎引起内耳损伤而导致的。
(3)比较医学 感染性神经性耳聋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然而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并不理想。本研究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可以更好地了解感染性神经性耳聋的形成过程和中、内耳炎症损伤的发展规律。此外,我们还能够通过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内耳组织的病理变化,为进一步探究该病的防治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