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莱姆病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 造模方法
本研究选取未感染其他病原体的6-8周大、健康的狗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用含有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全沟硬蜱暴露于狗的环境中,实现对狗的感染。在实验前,硬蜱经过实验室检测证实携带病原体。在感染前,狗分别被放置于温度为10℃、湿度为94%的环境中。剪掉实验动物左侧胸部的毛发,将携带病原体的硬蜱放置在该部位,并进行叮咬,直至完全充血。第7天后移除硬蜱以确保动物完全感染。为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与稳定性,在14天后重复实验。随后每天监测狗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体重、肢体状况,是否出现肿胀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少数模型狗会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并偶有肢体不适的情况。狗感染后会出现四肢或一个肢体跛行的临床表现,其持续时间可达3~5天,且会在感染后的约71天内出现发作。
2. 模型检测方法
(1) 血清学检测:当模型狗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的2周,对狗的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动态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试。对所有模型狗的血清样本一起检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病原分离培养:经过4周的造模后,实验动物被安乐死,组织样本如皮肤、心脏等25个部位被收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只实验动物使用不同的手术器械。收集的组织包括皮肤组织、含滑膜6个部位的组织(肩部、肘部、膝部)、前肢肌肉和筋膜、颈部和腋窝皮肤、淋巴结、心包膜等。将每个部位0.5g的样本放置于9ml BSK培养基中培养,5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测,可以发现活体的伯氏疏螺旋体。把模型叮咬部位的皮肤和淋巴结放到BSK培养基中培养,32℃培养5周后,同样也可以检测到活体的伯氏疏螺旋体。
(3)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CR可以检测动物血液和组织中的特异性DNA片段,从而检测出伯氏疏螺旋体。可以通过PCR检测血液、皮肤、组织和脑脊液中的伯氏疏螺旋体DNA。模型狗的皮肤样本经PCR检测后显示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结果为阳性。
(4) 组织病理学检测:对实验动物安乐死后505~600天,将肢体关节部位的组织(膝部、踝部和趾骨)取出并放置在含有10%福尔马林的溶液中,去水后进行切片、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和增生性滑膜炎表现,滑膜下方可见单核细胞浸润,附近血管周围还可观察到单核细胞。
(5) 关节滑液和脑脊液检测:在将实验动物安乐死后,取肢体关节部位的关节滑液3ml,并用生理盐水1:10稀释后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细胞总量。穿刺实验模型狗的脑脊液大约3ml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
3. 模型特点
狗是人类近似物种,易感染蜱的媒介,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莱姆病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在狗的感染模型中,易出现典型的急性、复发性跛行,伴随关节脓性关节炎,会演变成慢性关节炎,并严重到出现瘸腿等症状。因此,该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关节炎病变的机制、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