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造模材料
本实验采用SD大鼠,2~3个月龄,雌雄各半,平均体重约为300±50g。制备所需药品包括水合氯醛和凝血酶。
2.造模方法
将改良的、内置套线的聚乙烯导管进行标记后,采用腹腔注射麻醉的方式对大鼠进行麻醉。在消毒后,分离左侧和右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穿线备用。然后,分离左侧颈内、外动脉,离断颈外动脉,结扎翼额动脉,于颈外动脉近动脉分叉处剪口。接着,将导管穿入颈内动脉,适当深入后进行缓慢推进,退出套线,使血液自凝,缓慢推入20U凝血酶,形成血栓并阻塞MCA入颅处。最后,再次插入套线,使导管向前推进至标记位置,使形成的血栓阻塞MCA入颅处。留置导管后,缝合皮肤,单笼饲养。假手术组不插入栓线和形成血栓。整个实验过程中坚持保持大鼠体温为37.0±0.5℃,室温为26±1℃。
3.造模原理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MCA成功制备了脑缺血模型。
4.造模后的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增加。
5.造模后病理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线栓组和血栓结合线栓组模型大鼠的脑组织病变区域间质疏松,神经细胞肿胀明显、变形、胞膜不清、细胞质深染、胞核固缩,有神经细胞自溶及坏死,间质水肿明显,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大。
6.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手术应尽可能小,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