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新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重为200~220g的雄性Wistar大鼠,经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的剂量麻醉后,固定动物仰卧于手术板上。在常规消毒和去毛后,在下腹部进行约2cm的切口,并分离左肾动脉进入腹腔。在夹闭左肾动脉60分钟,恢复血流灌注的同时切除右肾,在分别按照灌注时间为1、3、6和24小时的时间组进行分组。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分钟进行静脉注射,另外设立假手术对照组(不阻断肾血流),分别在相应时间点采血和取肾。使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肾组织进行常规处理制备石蜡切片并使用HE染色,通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2)模型特征 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后,大鼠肾组织中的P选择素明显表达,且MDA含量增加和SOD活性下降,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理变化。再灌注24小时后,实验组血清BUN与Cr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1小时后,肉眼可见实验组肾皮质较苍白,肾髓质瘀血色深暗,光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间质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在缺血再灌注后,会造成肾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内源性抗氧化物消耗以及对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明显下降,而这进一步加重了肾脏损伤。此外,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可能会使细胞DNA变性、蛋白质氧化、脂质过氧化,甚至导致细胞死亡,这可能也是缺血再灌注时诱导细胞凋亡的一个因素。
(3)相关医学比对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然而其病理损伤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黏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阻抑黏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已被证明可以防止或改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器官损伤。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模型可以使用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男女不限,体重2~3kg。通过注射1%戊巴比妥钠2.5ml/kg的剂量进行麻醉,并进行无菌手术开腹,去除左肾,夹闭右肾动脉1小时,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术后48小时击昏动物,从下腔静脉采取血样,通过酸比测量法测量血清Cr含量。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动物模型以自体全血灌注的离体猪肾供猪小型猪体重为50~80kg为例。自然选择具有电击时动作的猪作为供肾动物。对照组开腹后,即取肾下极少许置入冰盒中,以作检测用。缺血组在肾缺血50分钟后,即取肾皮质进行检测。实验组采用离体猪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0小时(对照灌注血)、0.5小时、1.5小时和2.5小时的时间各取血浆,测量LDH酶活力,再于再灌注2.5小时时取肾皮质进行检测。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