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新的原创方法 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造小鼠狼疮模型。我们使用年龄为6-8周龄、体重约16g的小鼠,并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观察了12周的病程。首先,我们麻醉并处死了DBA/2小鼠,并无菌地分离了其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然后,我们将这些组织在生理盐水中研磨,并经过150μm和70μm尼龙筛排除确认细胞存活状态,并计算细胞数量。接着我们用制备好的淋巴液活细胞经F1代鼠尾静脉注射入体内,注射剂量为每只鼠50×1000000个淋巴液活细胞,注射时间分别为0、3、7及10d,观察12周。在实验预定时间内,我们收集模型小鼠尿液,并检测其尿蛋白浓度,同时采集血液样本以检查血清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白蛋白等指标;此外我们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dsDNA,并使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最后,我们取得模型小鼠的肾脏,并分别制作冰冻切片、常规石蜡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进行观察。
(2)模型特点 我们进行的实验发现注射淋巴液活细胞后第4周开始,模型小鼠活动减少,第8周时体重增加,毛发变暗。大部分小鼠可见皮下水肿,部分动物出现大量腹水;有些小鼠有抽搐样表现。注射后第10周,模型小鼠腹部明显增大,行动迟缓,毛发无光泽;肉眼可见其腹腔内有大量清澈腹水,脾脏、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肾脏苍白,分离血清呈乳糜样。F1代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2周即产生自身抗体,出现蛋白尿;4周时F1代小鼠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镜下观察发现只有轻度的肾组织内系膜细胞增生,没有间质损害。8周时小鼠血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变,白蛋白和总蛋白升高,至12周后白蛋白和总蛋白减少。镜下观察发现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内有大量蛋白管型。12周时肾小球系膜呈中到重度增殖,内皮下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并有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即出现类似人类Ⅵ型狼疮肾炎表现。10~12周时各项观察指标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显示IgG、IgM、C3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沉积。我们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制造的小鼠狼疮模型病变特征更为典型,发病迅速,成模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模型。
(3)比较医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因此,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找到防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常常使用自发的狼疮小鼠模型,如NZB/NZW、MRL、BXSB等。这些小鼠可自行发生并进展SLE,但这些模型的建立非常耗时,比较难以控制实验条件,影响了其使用价值。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是一种公认的狼疮小鼠模型,其发病特点是淋巴样增生,可以产生与临床SLE患者相似的自身抗体,以及严重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脏疾病。这种模型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诱导,实验条件易于控制。此外,其发病早,在诱导后的12周已经可以展示典型的狼疮性肾炎病理改变,病变与人类狼疮性肾炎的典型表现相似,尤其适合作为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模型。我们通过新的方法建立的小鼠狼疮模型与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在病理特点表现上相似,可以作为人类狼疮性肾炎的一种理想模型进行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