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支气管扩张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0 10:44:56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造模方法  为了复制出支气管扩张症模型,我们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方法。我们使用体重约200克,4个月龄的SD大鼠,按30毫克/千克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注射麻醉。然后,将动物取出,仰卧于手术板上,进行消毒和毛发去除,然后在其颈部距唇下3厘米处作1厘米的纵向切口,暴露颈部肌群并纵向分离气管。接下来,在环状软骨下较宽的气管软骨间隙处作2毫米横向切口,然后用6号静脉针导管作气管插管。将导管缓慢伸至胸骨角下约3厘米处,当出现抵触感时,即表明插入到了右侧肺底叶。然后,用微量进样器从插管中快速注入0.02毫升浓度为1000000000000CFU/L的绿脓杆菌菌液和1毫升空气。快速拨出插管并竖起固定板,保持大鼠垂直体位,以缓解呼吸障碍。待大鼠呼吸平稳后,缝合气管切口,颈部肌群和皮肤进行横向两层缝合。术后模型大鼠每天接受腹腔注射1万U青霉素G和50%葡萄糖液10毫升的灌胃,连续3天。最终,在造模后的第14天处死动物,取其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标本固定,制作常规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观察。

(2)模型特征  通过肉眼观察模型大鼠的顶、底叶部分支气管可见柱状、囊状或球形扩张,其腔内充满脓性分泌物,甚至会完全阻塞管腔。同时,在顶、底叶均可见斑片状黄色实变,沉降试验也是阳性的。在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中,我们发现顶、底叶支气管管壁破坏程度不一,支气管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增生,局部有合体状或出芽状改变,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鳞状化生。管腔与同级支气管相比显著扩张,腔内充满脓细胞及脱落上皮细胞。黏膜下层、平滑肌层、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可见大量以单核细胞、脓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浸润处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等斑片状病灶。黏膜下层受扩张管腔压迫而发生萎缩,经马森(Masson)染色证实平滑肌萎缩和断裂,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扩张支气管周围部分肺组织出现萎缩或代偿性气肿。肺毛细血管或部分支气管伴行小动、静脉充血或出血。在造模时,需要注意调整气管插管深度,否则会影响呼吸。

(3)比较医学  过去,研究人员在复制大鼠支气管扩张症模型时,通过采用叶支气管结扎并向支气管内注入绿脓杆菌的方法来模拟该病。这一做法突出了支气管感染、阻塞、牵拉等主要病理因素,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手术路径、人工机械通气参数、叶支气管结扎手段和支气管内注射等方面的不足。即使在手术技巧熟练的前提下,只有50%的手术成功率。与之相比,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将绿脓杆菌注射到支气管内,同样有效地造成了支气管扩张。该方法模型动物的支气管病理学特征、支气管分泌物排泌量、支气管冲洗液绿脓杆菌含量等方面与人的支气管扩张病变基本类似。我们的方法造模成功率更高,适用于人类支气管扩张症药物治疗及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