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小鼠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新的原创方法 为了建立一种更可靠的创伤弧菌多器官功能衰竭小鼠模型,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我们使用6~8周龄KM小鼠,分别采用经腹腔、肌内、皮下注射的三种途径各接种0.2ml(4.74×1000000)创伤弧菌(Vv)。在小鼠死亡后,我们取材检查实验小鼠的血液、心、肺、肝、肌肉组织,并将其分别接种于肝消化液琼脂(pH=7.6)中孵育过夜。接下来,我们观察到了相应的菌落并进行了确认。通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我们也可以证实,模型小鼠已经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这一改进方法使得多器官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的建立更为稳定可靠。
(2)模型特点 经过我们改进后的建模方法,模型小鼠接种创伤弧菌(Vv)后,约58.3%的动物在4~6小时即可死亡,到接种后8小时之内小鼠可达100%的死亡率。我们还进行了血液、心、肺、肝、肌肉组织的夜培养,结果证实,均可见创伤弧菌生长。经过电镜观察发现,肝脏和肌肉组织血管周围渗出、间质水肿,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这些组织器官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可导致机体多脏器系统性损害,从而导致小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组织病理学特征,最终复制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小鼠模型。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我们建立的小鼠模型呈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和明显的组织学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在比较医学方面的应用 创伤弧菌感染人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伤口感染。有肝病史、酒精性肝硬变和AIDS患者则表现为原发性败血症及高致死率。临床上患者常首先表现两下肢局部皮肤血性水疱、蜂窝织炎,并可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及不可逆转的感染性休克死亡。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1~2天内死亡,创伤弧菌感染人类后的高死亡率、快速致死已对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采用的方法经过电镜证实小鼠的血液、心、肺和肌肉细胞中均有创伤弧菌的存在,提示创伤弧菌可经腹腔、皮肤、肌肉注射后通过血运转移至心、肺、肝和全身肌肉繁殖,这是证实创伤弧菌引起败血症最直接的证据之一。我们的改进方法使得多器官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的建立更为可靠,同时还可证实创伤弧菌可引起部分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通过该模型,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创伤弧菌的存在,同时也能证实创伤弧菌引起的原发性败血症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的病理学特征。因此,我们的改进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临床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