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血清免疫法诱发肝纤维化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2 16:46:39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1)改良的复制方法  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我们改良了原有的模型方法。选用同样品系的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在前列腺素E1(PGE1)的帮助下,分别在第1、15、25、35日皮下多点注射人血清白蛋白4mg/只。在末次免疫后的第10天,我们在尾静脉注射白蛋白,每周进行2次注射。注射剂量从起始2.5mg/只逐渐加至4.5mg/只,并至少维持该剂量2个月以上。除了使用人血清白蛋白外,我们还采用了猪新鲜无菌混合血连续注射的方法。每周注射2次,连续10周后停止注射并进行10周的观察。我们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并每周称重一次。在免疫攻击结束和随后的观察期间,在不同时点,我们抽取全血制备血清,摘取肝脏制备组织匀浆,进行免疫复合物及生化检测。此外,我们还采集肝脏组织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测,并分别用HE、VG和甲苯胺蓝染色,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冰冻切片可以供免疫荧光法作肝内IgG和补体C3检测。

(2)模型特点的补充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注射早期,肝脏组织结构大致正常,但贮脂细胞增生非常活跃;注射中期,血清C3的含量明显下降;后期,界板区肝细胞变形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及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肝胶原含量不断上升,并且肝窦、血管壁、结缔组织以及肾小球荧光染色呈阳性。在猪新鲜无菌混合血连续攻击注射10周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肝纤维间隔形成,较为纤细。在10~14周时,纤维间隔逐渐加粗,肝组织分隔情况较为严重,假小叶形成较多,面积较小。不同于其他肝纤维化模型,我们的模型对肝细胞损伤较为轻微。

(3)医学比较的展开  与其他肝纤维化模型相比,我们的改良模型特点是成模动物肝纤维化病理形态稳定,停止攻击注射后对先前形成的肝纤维组织自然再吸收程度较轻,并且肝纤维化形态维持时间可达数个月。本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成模动物肝纤维化病理形态稳定,停止攻击注射后,对先前形成的肝纤维组织自然再吸收程度较轻,肝纤维化形态维持时间可达数个月,在致纤维化的过程中有贮脂和成纤维细胞参与,且对肝细胞损伤较轻。尽管本模型在对肝细胞损伤方面有别于肝炎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但是鉴于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模型,我们认为该模型是比较可行的。使用这种模型,我们可以对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要病因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该模型进行药物治疗的研究,为人类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模型保障。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