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黏膜组织致敏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1)复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模型动物,体重约120克。制备抗原的方法为取家兔或人体新鲜结肠黏膜,制成匀浆后进行融冻上清液提取。抗原共注射五次,首次注射2毫克,其后分别于10、17、24、31日向足跖、背部、腹股沟和腹腔内注射4毫克。除末次注射不加佐剂外,其他各时点均加入完全福氏佐剂。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活动和大便性状等,每周测一次肛温和体重。造模时间为40天。造模结束时,心脏穿刺取血进行生化和免疫学检查,取结肠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2)模型特点 免疫1周后,模型动物开始出现黏液稀便,2周时更为严重,5周时出现脓血便,同时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神态倦怠、懒动、畏寒、拱背、竖毛、毛不光洁等现象。免疫学检查表明抗大肠抗体阳性,IgG滴度升高,Et-RFC、Ea-RFC、LTR下降,IgA滴度无明显变化。组织检查显示,模型动物结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并多发性溃疡形成,直径1-5毫米,有的融合成片,表面布满脓苔,杯状细胞减少,腺上皮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陷窝脓肿形成。血清检测发现,以人结肠黏膜制备的抗原可导致模型动物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下降,而以兔结肠黏膜制备的抗原则无明显变化。
(3)比较医学 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该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存在非特异性抗结肠抗体,这些抗体可对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作用。因此,采用同种或异种动物的结肠黏膜加Freund佐剂进行免疫,可在大鼠体内复制出免疫性慢性结肠炎的实验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长的病理特征维持时间,包括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形成,腺上皮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陷窝脓肿形成等。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不同来源的抗原对模型动物的影响不同,这可能与供体肠黏膜蛋白抗原或其他因素有关。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有望为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