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材料检测/科研测试

咨询电话: 400-635-0567

诱发性垂体瘤动物模型

首页 > 业务领域 > 其他分析测试 浏览: 发布日期:2023-05-23 20:50:46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制作垂体瘤动物模型】

垂体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不过,长期用雌激素刺激可诱导大鼠发生垂体PRL瘤,这一点已得到证实。知道这个信息后,科研人员开始采用这种动物模型,进行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药物等方面的研究。

最常用的大鼠品系是Wistar-Furth,体重在60~80g,雌雄不限。制作垂体瘤动物模型的关键是要让大鼠长期接受雌激素的刺激。科研人员一般会将己烯雌酚溶于无菌花生油中,通过腹腔内注射的方式,让大鼠每次接受5mg/kg的雌激素。而阴性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花生油,正常对照组则只进行穿刺操作,不注射任何物质。实验进行2次/周,分别在4、8、12周后随机处死大鼠,进行各项实验。

【模型特点】

经过实验,科研人员总结出,给予己烯雌酚的大鼠,8周以后垂体平均重量及血清PRL显著升高。在光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增多明显,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带增宽,核大小不一,染色较深而且有核异型性。出现肿瘤充血或出血、新生血管等现象。最终,在第12周百分之百出现瘤样改变,垂体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大,可见瘤内出血表现。

【模型评估和应用】

雌激素诱发的垂体瘤具有遗传性,有些品系的诱发率很高,而另一些则很低。除此之外,雌激素诱发的垂体瘤也具有雌激素依赖性,随着雌激素的持续应用,垂体由增生性改变到肿瘤性改变。并且停用雌激素后,诱发的肿瘤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所以,雌激素处理的大鼠垂体改变大多是增生性改变而不是肿瘤形成。

总之,通过雌激素诱导的垂体瘤动物模型制作简单,其病理特征与人类PRL瘤相似,因此被广泛用于垂体瘤病因学、发病机制学、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 北检院仪器展示